11月23日,第53期明德講壇在劉熾平報告廳如期舉行,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陳望衡教授應邀來校開講。本次活動由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主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何捷一教授、教學質量與檢測中心主任李運祥教授、盧厚家教授、夏勁教授、王利軍副教授等教師代表和500餘名學生參加活動。

陳望衡教授受邀為《明德講壇》題詞
陳望衡教授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二級教授,他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為題,從“家國情懷”概念辨析、自然血緣與文化血緣、家和國的互本性、國家利益的絕對性、家國關系中諸多問題的處理等五個方面,對家與國的關系、個體與國家的關系、國家與世界的關系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進行了深層的解讀,為全體參會人員帶來一堂精彩的學術講座。

陳望衡教授在給師生講課
陳望衡教授在講述中表示,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國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突出性質是家國一體。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民族最高的自然血緣之祖,也是中華民族最高的文化血緣之祖。基于中華民族與中國存在着自然血緣與文化血緣相關性,故愛中華民族與愛中國是統一的。當“家國”概念理解為家和國兩個概念時,它們具有互本性,即家以國為本,國以家為本,而當将“家國”理解為一個概念時,則通常理解以國為家,此種語境中,國的價值具有絕對性,它是最高價值、唯一的價值、别無選擇的價值。在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偉大事業中,家國情懷是中華兒女無窮無盡的力量之源。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彰顯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
在談到國家利益的絕對性時,陳望衡教授引經據典、擲地有聲的指出,國重于家,愛國無前提,愛國人人有責任,并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唱說明精神性的國不可摧毀。他總結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中,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創造中華民族新時代輝煌的強大動力!在這一事業進行的過程中,家國情懷必然會提升為新時代的天下情懷。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攜起手來,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同開創和平幸福的未來。

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總結講話
校黨委書記陳祖亮在總結講話中表示,陳教授的講座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将深奧的家國情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開拓了師生的眼界和格局,這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動闡釋、一堂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政課。陳祖亮勉勵同學們要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做到知行合一,做好自我管理,傳承情懷,啟迪智慧,做好當下,這就是新時代大學生對家國情懷踐行。

合影留念
【專家簡介】陳望衡,大阪大學文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評審委員,曾應邀在哈佛大學頓巴敦橡樹園高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講學,出版有專著《文明前的“文明”》《中國古典美學史》《Chinese Environment Aesthetics》和《Chinese Bronzes Arts》等四十餘種,其英文版《中國環境美學》寫入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辭條。三次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文明前的“文明”》為一等獎。有多篇文章選為高考語文閱讀題材料。學界譽為“境界美學代表人物”“中國環境美學開拓者”“中國美學史研究領軍人物”,被贊為“中國美學界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