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我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開展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專題學習。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中層及以上幹部、黨支部書記、思政課教師及學生黨員代表參加。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雨辰為讀書班作題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生态意蘊”專題輔導報告。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哲學基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途徑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價值取向是“以人民為中心”與走和平發展道路,發展目标是“五個文明”協調推進和美麗中國建設。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學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态文明、怎樣建設生态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理論表達和科學指導。此次讀書班重點學習、研讀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的第五、十一、十二等部分的内容。

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主持專題輔導報告會。他指出,本次學習從生态文明的視角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厘清了關于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些重要概念,對于我們全面、準确、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滲透其中的哲理、學理、道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與此同時,進一步明确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别在于深層次理論基礎的不同。讀書班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進一步領會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遵循和指導思想,進一步加深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會後,讀書班圍繞學習主題,結合工作實際,交流了學習體會。
陳祖亮說,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強調,把生态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生态文化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馬克思主義生态觀的繼承與發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黨委常委、副校長羅航說,聆聽輔導報告,深切體會到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全球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發展演進的高度,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可持續發展觀、全球治理觀,推動形成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對待環境治理共同但有區别的環境治理規則,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經濟發展格局。
黨委委員、機關直屬二支部書記溫愛蓮說,通過這次學習,對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有了入腦入心的了解和提升。我們學習習近平生态文明理念,就是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從日常工作生活做起,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做出貢獻。
紀委委員、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吳文說,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院近期組織學生前往江夏區梁子湖開展湖泊濕地保護研學,今後還要進一步引導師生将主題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态文明的良性循環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