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56期明德講壇在劉熾平報告廳如期舉行,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華中師範大學語言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邵則遂應邀來校開講。本次活動由李運祥教授主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何捷一教授、夏勁教授等教師代表和500餘名學生聆聽,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過程中,邵則遂教授結合多年的語言研究心得,以《國學與文化軟實力》為題,從什麼是“國學”、什麼是“文化軟實力”、“國學”與“文化軟實力”的接軌等三個方面對國學的原義、演變、内核,文化軟實力的内涵、資源構成以及文化實際運用等進行多方面的解讀,為全體參會人員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
邵則遂教授在講述中表示,國學其原義為國家所設立的教育機構和學校,随着演變,現在的國學是指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從生生不息的變意之道到和而不同的共處理念;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到扶正揚善、恪守信義的社會美德。這些無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也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寶貴财富和資源優勢。
提及“文化軟實力”時,邵則遂教授講道,文化軟實力就是指一個國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傳播力而形成的體系。主要包含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制度體系;以人的精神、品格為核心的民衆精神和品格;音樂、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出版、會展、動漫遊戲、新媒體等可以産業化運營的文化産業等三個層面的意思。

近年來,國學受到的學術界和社會界的青睐,漸入熱點,不論是西方人從東方教學中尋求哲學解決問題,亦或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夫子學堂,都體現着我國的國學文化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最後,邵則遂教授就“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是我們的精神瑰寶,也是我們社會賴以發展的精神财富。

邵教授在講座過程中引經據典,耐心講解,現場氣氛熱烈融洽。本期明德講壇在李運祥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講中結束。他有感而發作小詩一首:“明德講壇,六百餘人;座無虛席,聚精會神,效果優良;學工領導,功不可沒;學生受益,銘記心中。”現場響起如洪流般的掌聲。